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许多关于软件测试的技术知识与应用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可用性测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尽可能邀请相关方参与
与产品相关的人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师、产品经理、研发、运营等。在进行可用性测试之前,尽可能提前通知相关方测试的时间和地点,并邀请相关方参与现场的观察。
邀请相关方现场参与是互利共赢的:对于用研来说,这是用研报告终得到相关方理解并认可的方式之一,也利于用研后续工作;对于相关方来说,由于对产品非常了解,可能从测试中观察到主持人没有留意到的行为或态度,从而获得更多启发。
由于公司、项目和需求的不同,邀请的人也不同。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邀请适合的人来现场观察测试,比如我之前的项目初是交互设计师想对某个页面各个功能点及页面布局的考察,终邀请了3名交互设计师,当然也可邀请该页面所对应的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如果相关方实在感兴趣,但临时又由于某些原因来不了,可以使用一些商业软件进行远程录制和播放的共享。
可用性测试之中
及时调整脚本
在可用性测试进行了几次后,可能会发现有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问题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有些我们认为不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很必要。或者发现了用户对于比较宽泛的问题存在疑惑、不解。或者发现了用户之间的一些共同趋势并希望了解这种趋势。这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脚本,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而不是继续按照原来的脚本进行。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理论,随着测试和访谈的进行,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也会越来越清晰,这时就需要对原来的脚本进行细化。
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每做完一次可用性测试都相应的调整一次脚本,虽然这种方式会相对较累,但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信息。
可用性测试之后
可用性问题的优先级排列
在测试完后会发现一系列可用性问题,理想的情况下,每个问题都希望在产品上线前被解决,但这是不现实的,究竟哪些问题先解决,哪些问题后解决呢?这时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合理安排迭代和开发的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可用性测试得到的问题优先级排列是用研人员基于用户的测试而给出的结果,这个优先级顺序并不是产品开发的实际优先级顺序。先,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产品相关人员对产品的认知肯定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其次,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考虑设计周期,开发周期,业务成本等。所以,用研应该和产品团队一起从用户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再由相关人员决定实际的优先级排次序。
注意用户的正面评价
可用性测试可以测出产品或系统的一些问题,但是如果一份可用性测试报告通篇都是问题,可想而知,产品相关方或利益相关者在情感上肯定会很难受,想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被批的一无是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456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