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软件测试技术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再来简单一下,测试用例设计原则与生命周期分析。
1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效性、清晰性、可复用性、可维护性、完整性、兼容性、易操作性、可管理性、可评估性
有效性:测试用例步骤必须描述清晰,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以及重复的话语,测试用例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写,这样执行的时候效率比较高。
清晰性:用例的操作步骤要描述清晰,包含清晰的输入数据以及预期输出,验证点必须明确清晰,并能突出重点,对于流程性的用例建议按照流程顺序进行用例安排,从一个验证点到后一个验证点,组成流程的开始到结束,方便测试执行。测试用例包含前置条件的必须将前置条件描述清楚,包括入口等。
可复用性:可重复使用,并尽量将具有相似功能的测试用例抽象并归类。
可维护性:测试用例因为业务需求发生变更的时候,需要及时更新维护测试用例,做到测试用例的实时性与有效性,测试用例需要细化和不断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完整性:用例是否完成并覆盖所有需求点,做到对需求的完全理解。
兼容性:测试用例要包含新老版本的兼容、新老数据兼容、浏览器兼容等测试点。
可管理性:能够检测测试人员的测试进度、工作量等。
可评估性:测试用例的通过率和缺陷的数目是评估软件质量的好坏的标准。
2测试用例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阶段包含:需求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实现、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管理
2.1需求分析
测试用例过程的一步是确定测什么,标识出测试点,并且对测试点进行优先级的划分。
2.2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确定了如何来测试已经分析出的测试点。
测试设计的主要点是确定测试预期结果。为了确定测试预期结果,测试人员不仅需要关注测试输出,同时也需要注意测试数据和测试环境的前后置条件。假如测试用例没有测试的预期结果,则测试用例对于测试结果的对错判断是毫无意义的。
测试预期结果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包括需要创建或者输出的结果,也可以是需要更新或者变更的结果,也可以是删除的结果。每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清楚的描述测试的预期结果。这样,就需要测试人员具有被测系统相关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可能对软件系统的测试输出作出正确的评估。假如测试输出结果评估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测试用例的期望输出结果。
2.3测试用例实现
测试用例实现的过程包括准备测试脚本、测试输入、测试数据以及预期结果等。测试脚本指的是按照标准的语法组织数据或者指令。测试执行之前,先必须满足测试前置条件,比如一个测试用例需要用到配置好的一些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就必须提前创建等。
2.4测试用例执行
通过运行测试用例来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对于手动测试来说,主要参照测试用例的步骤来进行测试执行,比较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并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自动化测试过程,执行时需要借助测试工具,运行测试用例脚本等,记录测试结果。
执行测试时如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是一样的,则认为是通过的,如果不一样,那用例执行失败,或存在问题,对于用例执行失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定是软件问题还是用例的预期结果有问题,或者是数据问题,环境问题引起的,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问题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