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数据库架构开发是大多数软件开发程序员都需要熟练掌握的一个编程技术,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数据库架构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关键技术一:线程池
使用线程池技术,解决大连接数限制以及过多线程带来的系统开销,在高并发连接时切换代价更小、内存损耗更低、执行效率更高,可提供持续稳定的高性能读写能力。
线程池技术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在监听到新的请求时,从线程池中分配一个线程来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线程不会直接销毁,而是放回线程池等待处理其他的请求,避免了线程和内存对象频繁创建和销毁,减少了上下文切换,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线程池限制了并发线程数,即限制了的running线程数,无论系统有多少连接或者请求,超过大设置的线程数都需要排队,让系统保持高性能水平,从而防止数据库出现雪崩,对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技术二:高性能读写
读写性能一直是数据库系统的瓶颈,优化了复制技术及使用高性能硬件,有效提升了集群的读写能力。
采用缩短IO路径以及高性能存储卡的方式提高了磁盘本身的读写性能瓶颈,能够轻松应对单机上万高并发读写的需要;优化主从复制,一方面减少复制IO交互,另一方面消除和优化锁竞争,大大地提高数据复制整体的性能;支持数据节点的多个从库实现读写分离,缓解主库的压力,主从只负责各自的写和读,进而提高数据库集群的整体性能。
关键技术三:闪回查询
支持闪回查询,通过闪回查询,可以高效查询实例、数据库、数据表在过去某个时间点的信息。用户操作不当导致误删改数据后,可通过闪回查询快速找回。
关键技术四:跨AZ高可用
高可用集群支持多种复制架构(异步、半同步、组复制)的集群搭建,支持多种实例模式(单主、多主、只读),支持监控复制、执行管理任务(故障转移、手工切换等)。
配置操作简单,可一键式完成相关高可用集群部署操作;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切换,无需人工干预;切换过程保障主备数据完全一致,未同步数据不会返回事务响应;支持AutoFailover和ManualSwitchover;Failover后,自动对原主节点进行后续管理维护;提供对VirtualIP的管理和支持,路由切换,实现主库到从库的路由秒级切换。
高可用集群支持跨AZ部署,主可用区创建主数据库实例,其他可用区创建数据库副本,从主数据库实例同步数据复制到备用数据库实例,实现了跨AZ高可用。主数据库实例为应用程序请求提供服务,而备用数据库实例则会在出现故障时接管服务。支持故障自动检测、切换和修复能力,无需人工干预,容灾切换中具备智能化高可用切换策略特性,可以实现机架感知,就近切换,在跨AZ场景上避免流量在各中心长距离无效传输,提升数据库集群整体可用性。
同时还在不断探索同城双集群高可用、异地多活。通过数据库集群间解耦,实现故障域隔离,从而避免全局性的网络故障和集群管理组件故障;数据库内部计算与存储分离,将存储管理放到下层共享存储中,解决数据同步带来的延时问题,同时增加了计算能力的弹性伸缩能力;通过配置多副本,可以实现AZ、Region级高可用容灾策略。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