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缓存的应用在许多软件编程开发项目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缓存应用常见问题都有哪些。
1、缓存一致性问题
当数据时效性要求很高时,需要保证缓存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保持一致,而且需要保证缓存节点和副本中的数据也保持一致,不能出现差异现象。这就比较依赖缓存的过期和更新策略。一般会在数据发生更改的时,主动更新缓存中的数据或者移除对应的缓存。
2、缓存并发问题
缓存过期后将尝试从后端数据库获取数据,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流程。
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有可能多个请求并发的去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对后端数据库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导致“雪崩”现象。
此外,当某个缓存key在被更新时,同时也可能被大量请求在获取,这也会导致一致性的问题。那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呢?我们会想到类似“锁”的机制,在缓存更新或者过期的情况下,先尝试获取到锁,当更新或者从数据库获取完成后再释放锁,其他的请求只需要牺牲一定的等待时间,即可直接从缓存中继续获取数据。
3、缓存穿透问题
缓存穿透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击穿”。很多朋友对缓存穿透的理解是:由于缓存故障或者缓存过期导致大量请求穿透到后端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巨大冲击。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缓存穿透应该是这样的:
在高并发场景下,如果某一个key被高并发访问,没有被命中,出于对容错性考虑,会尝试去从后端数据库中获取,从而导致了大量请求达到数据库,而当该key对应的数据本身就是空的情况下,这就导致数据库中并发的去执行了很多不必要的查询操作,从而导致巨大冲击和压力。
可以通过下面的几种常用方式来避免缓存传统问题:
1.缓存空对象
对查询结果为空的对象也进行缓存,如果是集合,可以缓存一个空的集合(非null),如果是缓存单个对象,可以通过字段标识来区分。这样避免请求穿透到后端数据库。同时,也需要保证缓存数据的时效性。
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成本较低,比较适合命中不高,但可能被频繁更新的数据。
2.单独过滤处理
对所有可能对应数据为空的key进行统一的存放,并在请求前做拦截,这样避免请求穿透到后端数据库。
这种方式实现起来相对复杂,比较适合命中不高,但是更新不频繁的数据。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